如果把孩子不良行为单纯看做是孩子的错误,我们难免会想办法纠正孩子,而结果又陷入恶性循环。
而所谓不良行为,是孩子故意为难家长么?
书中内容:《正面管教》第四章 上 | 视频时长:2分
视频部分:
图文部分:
1 不良行为的表面
很多家长,会被孩子的不良行为触发。
比如,有时孩子会说:“我恨你!”
这时家长很可能下意识的就会回应:“我更恨你!你个小混蛋!!”
家长与孩子之间当然不是真的互相恨着对方。
2 报复循环和家长的贡献
事情的开始是这样:
孩子觉得,“爸爸总是忙工作不理我”,孩子感到受到伤害。
爸爸必须赶在限期之前完成任务,可孩子偏偏把一杯饮料全洒在爸爸正做的文件上。
爸爸怒火冲天,在斥责孩子时,充满了责难,羞辱和让孩子痛苦的语言。
这时孩子对爸爸说“我恨你”,爸爸也以报复来回应,双方陷入了“报复循环”。
在这个“报复循环”中,有家长的贡献。
3 重新看待不良行为
而什么才是不良行为呢?
无非是缺乏知识的行为,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,以及发展中的适龄行为,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,或者因偶然事件引发的原始脑带来的“脑盖打开”的行为。
而就像德雷克斯经常说的那样,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,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。
看到了孩子需要什么,和家长的贡献,有助于我们重新看待不良行为。
4 家长的责任感
在这样的与孩子互动中,家长的贡献,并不是家长的错误,而是家长通过自身行为的改变,可以积极地影响孩子。这是家长可以形成的责任感。
通过积极影响帮助孩子。
下一篇我们将介绍丧失信心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的四种错误目的。